大家好,我是中工网评论员成卫东,我为中国工人阶级发声,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创新。
刚刚大家看到的,就是我们天津港的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,我就是它们的“师傅”,转弯、刹车等等这些技术动作,就是我和同事们一起“传授”的。
我在天津港工作这25年,发明了拖车“快、准、稳”三点操作法,同时我还练就了用左右脚都能够熟练驾驶拖车的技术,所以工友们都亲切地叫我天津港“拖车王”。但进入新时代,只会这些传统的技术已经远远不够了。
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就得‘懂技术、会创新’。”
在2021年10月17日,全球首个“智慧零碳”码头在天津港投产运营,其中的亮点之一就是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。它们借助5G、北斗卫星等技术,能保持全天候最佳的作业状态、厘米级精准定位,这些都是人力所达不到的。
不过,它们还缺少一些规则和“窍门”,比如什么时候转弯、减速,怎么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,如何自动充电、停靠等等,而这些恰恰是我们传统司机的“看家本领”。如果能够通过技术创新,将我们多年积累的这些驾驶经验、操作技能和智慧科技相结合,那我们天津港的自动化、智能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为了将操作经验指令化,我和技术团队一起,代码写了又删,删了又改,反复实验。那时候我们常常守在监控屏旁,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,问题不解决,坚决不罢休。
现在,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,我们产业工人也要与时俱进,不能满足于吃苦耐劳、技术娴熟,还要敢于突破创新,融入智慧科技等新技术浪潮之中。
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工人的现代化。作为新时代港口产业工人,我们既要有过硬的技能本领,也要不断突破创新,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智慧枢纽港口添砖加瓦!
近段时间,市场上出现一种叫“假水”的玩具,被称为“解压神器”,广受低年级学生追捧。厦门市海沧区一超市因将外观与普通饮料无异的“假水”玩具与文具杂物摆放在一起,容易让儿童认为是食品而购买误食,近日被市场监管部门责令下架整改。执法人员表示,这款玩具标注的主要成分虽然大多是水、聚乙烯醇、色素等,但此前经检测,“假水”玩具普遍硼元素含量较高,有的还含有异噻唑啉酮类防腐剂,即使不被误食,也对儿童的健康存在较大风险。(11月28日《人民日报》微信公众号)
据报道,“假水”玩具极具迷惑性,虽然其外包装印有“不可食用”的标识,但其外形很像缩小版的饮料瓶,瓶身印着乳酸菌、气泡水等字样,瓶内液体呈透明或者半透明状,有一定的流动性,无论是外观还是色彩,都和市面的饮料相似,有些“假水”还散发着清香,看起来很像一瓶香甜可口的小饮料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,喜欢新奇玩具,还容易跟风。因此,“假水”玩具确有被儿童当成饮料而误食的风险。
有媒体采购了9款14批次“假水”样品,送到检测机构进行化学测试。取样检测数据显示,这14批次“假水”样品竟然全部含有超过欧盟玩具安全限值的硼元素,最多的大概超标了6倍。即使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中小学生不存在误食的可能,但他们在玩“假水”的过程中,通过破损的皮肤以及口部不慎直接或间接接触,都可能使过量的硼砂进入人体,久而久之会不断累积,埋下健康隐患。
“假水”玩具让人不由想到一种名叫“洗衣液奶茶”的商品。洗衣液瓶本身是用来装洗衣液的,但捧着洗衣液瓶喝奶茶,容易误导一些人的认知,比如儿童,他们还没有普遍的判断力和生活常识,可能会觉得家中的洗衣液也是可以喝的,增加儿童误食洗衣液的风险。无论是“假水”玩具还是“洗衣液奶茶”,它们的误食风险并非凭空臆断,据报道,一位老人曾将看起来很像橙汁的一款网红清洁剂当橙汁喂孙子。
其实这些年,有“毒”的“猎奇创意”商品可谓层出不穷。第一类是做成日常用品形状的食品,比如“灯泡糖”“输液饮料”等,很容易误导孩子将真灯泡放嘴里,或饮用真的输液水,从而造成伤害;第二类是做成食品形状的日常用品,比如“草莓蛋糕精油皂”非常逼真、颜色多样,“看了太有食欲了”,还有很多做成食物形状的小玩具,孩子也容易误食;第三类是恶搞类零食,比如“仿真便便”“卫生巾棉花糖”“手工巧克力大便”“计生用品糖果”……
对有“毒”的儿童、学生用品,不能仅限于作出叫停销售、责令整改的处理,还应顺藤摸瓜,揪出背后的设计者、生产者,予以足够的处罚。
相关部门还要建立完备严格的玩具及其他儿童、学生用品的市场准入制度。要对儿童、学生用品的产品外形、外包装设计立规矩:商品外形、外包装设计一定要向上向善,食品外形、外包装不宜设计成众所周知的非食品形状;非可食产品的外形、外包装不宜做成以假乱真的食品形状。因食品外形、外包装误导造成消费者误食的非可食产品,造成人身损害的应依法赔偿。
羊城晚报 何勇海 【编辑:房家梁】
联系人:天天中彩票在线登录入口
手机:19100393173
电话:0915-29183863
邮箱:29183863@tom.com
地址: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龙王镇